索引号: | WD6301008-2021-005 | 发布机构: | 区绿化市容局 |
生效日期: | 2021年08月11日 | 文 号: | 嘉市政市容联办[2021]5号 |
关键词: | 主题分类: | 各部门文件 |
上海市嘉定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
嘉市政市容联办[2021]5号关于印发《嘉定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方案》的通知
关于印发《嘉定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
优化提升工作方案》的通知
各镇人民政府,街道办事处,嘉定新城、嘉定工业区、菊园新区管委会:
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”重要理念,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,助力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,根据市绿容局关于印发《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方案》的通知要求(沪绿容〔2021〕217号)的要求,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,以培育打造市民可亲近、可参与、可展示的文化空间和休憩场所,现将《嘉定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方案》印发给你们,请按照要求,结合实际,开展相关工作。
上海市嘉定区市政市容联席会议办公室
2021年8月11日
嘉定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
工作方案
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“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”重要理念,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,助力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,根据市绿容局关于印发《本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方案》的通知要求(沪绿容〔2021〕217号)的要求,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,以培育打造市民可亲近、可参与、可展示的文化空间和休憩场所,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践行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”重要理念,积极落实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、彰显城市品格,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决策部署,主动对标国际最高标准、最好水平,努力打造富有人情味、体现高颜值、增强便利性、提升吸引力、洋溢文化味的公共空间,助力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、人文之城、生态之城,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二、工作目标
力争用三年时间,以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憩设施优化提升工作为突破口,针对目前全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存在的数量不足、分布不均、品质不高、共享不够的现状,着力解决市民在公共空间“没地方坐”“坐不下来”“不愿意坐”的问题,在全市范围内新增一批公共空间休憩座椅,优化一批休憩座椅布局分布,提升一批休憩座椅功能品质,共享一批沿街商户店铺座椅,建立健全管理养护机制,努力实现“小座椅、大关怀”,打造“一座可以坐下的城市”,服务市民美好生活需要,体现城市人文关怀,充分展示上海温暖,助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。
三、基本原则
(一)标准引领,因地制宜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要坚持标准化建设、规范化管理,充分发挥标准的示范引领作用;现有标准规范不完善的,要抓紧整合完善,确保有章可循、有规可依。休憩座椅的设置应与区域人流量、人群特点、景观场所定位等相契合。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提高滨水空间、商业步行街、街头绿地、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的设置密度,需疏散人流或大量通过性人流的区域不宜设置过多座椅。
(二)以人为本,公众参与。坚持以人为本,切实满足市民舒适生活需求。设计应从使用者需求出发,结合公共空间适老化和无障碍环境建设,考虑多方位人性化体验,展现城市人文关怀。在工作推进中要广泛调查征集属地社区市民及营商兴业需求,鼓励公众参与方案设计。政府和社会充分互动,鼓励企业和市民参与公益捐赠活动,扩大公众参与。
(三)安全简洁、生态艺术。休憩座椅既要考虑实用便利,确保安全可靠、简洁大方、经久耐用、便于养护,也要考虑视觉效果和艺术体验,使之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;应与城市环境协调美观,提升生态服务功能,充分彰显上海文化底蕴和城市精神形象。
(四)先行先试,示范带动。按照先试点、后推广的模式,选定先行先试区域,在政策落地方面有所突破,加快工作推进速度,尽快体现显示度。及时总结经验,打造示范典型,努力在统筹推进、规划设计、公众参与等方面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和方式,树立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新标杆。
四、工作范围
以滨水区域、公共绿地、绿道、广场、商业休闲街、“美丽街区”等户外公共空间为重点,逐步扩展到全市城市化区域。
五、主要任务
(一)调查现状。以街镇、管委会、地区办等为基础单位,结合“美丽街区”建设项目排摸,对全区现存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现状开展全面调查,摸清家底,认真分析存在的不足并从合理布局、品质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。
(二)制定规范。对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出台的标准规范进行梳理,推进“立、改、废、释”,健全公共空间休憩设施标准体系,研究制定《上海市公共空间休憩座椅设置导则》等,充分发挥标准规范引领作用。
(三)确定路径。各街镇、各部门制订本区域的休憩座椅优化提升方案;分步骤、分区域,先试点、后推广,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合理布局,应用一批造型新颖、与环境相协调的公共空间休憩座椅,切实提升城市景观面貌,更好服务市民。
(四)征求民意。加大宣传力度,充分发挥民智民意,举办休憩座椅征集评比活动等,面向全社会征集休憩座椅设计方案,提升座椅的美学价值、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。强化市民参与机制,运用满意度调查手段,精准把脉市民群众的诉求,在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布局、选址、数量、式样等方面充分征求市民意见。
(五)推进实施。一是抓增量提升,结合公共空间贯通提升、道路新建改建、街头绿地改造、口袋公园建设、“美丽街区”建设等,同步规划、同步设计、同步施工公共空间休憩座椅;二是抓优化布局,对数量不足、设置不合理的休憩座椅进行增补和合理布局,重点是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,发挥其功能;三是抓品质提升,对现状品质不佳的座椅进行修复更新,重点突出文化内涵的提升,并落实公共空间休憩设施的管养责任;四是抓社会共享,动员沿街商户,在适宜的区域,利用外摆位,在非高峰营业时间开放座椅,供市民休憩。
(六)落实长效。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,改变多头管理现状。各属地政府明确管理职责,明确各类公共空间休憩座椅的管理主体责任,建立公共空间休憩座椅长效投入机制,健全养护管理机制,加强休憩座椅的日常巡查、清洗保洁及养护维修,杜绝失管失养,确保座椅安全可靠、功能完好。
六、推进步骤
(一)示范先行阶段(2021年4月-2021年9月)
围绕“一江一河”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等重大民心工程和庆祝建党一百周年、花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,锁定区域,打造一批示范典型区域,同时抓紧研究公共空间休憩设施标准体系,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,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。其他有条件的区域,也要积极先行先试,力争取得阶段性成效。
(二)重点突破阶段(2021年10月—2022年6月)
锁定公共绿地、休闲广场、商业休闲街、滨水区域、“美丽街区”和“嘉定新城”等重要区域,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,由点到线,连线成片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
(三)全面实施阶段(2022年7月-2023年6月)
各街镇聚焦市民需求,分层分级落实责任,全面铺开,在全区城市化区域实施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,同时落实养护管理,确保工作成效。
(四)评估建制阶段(2023年7月—2023年12月)
各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经验成果,进行实效评估,对存在的问题拾遗补缺。固化管理机制,形成系统化的常态长效建设和管理机制。
七、保障措施
(一)加强组织领导。各街镇作为具体责任主体,要全面按工作要求实施落实,明确分管领导、联络员,制定具体实施方案,迅速统筹部署,充分发挥组织、指挥、协调、督促作用,强力推进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,确保取得实效。
(二)落实政策支持。各街镇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,明确资金计划渠道,配置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专项资金,确保经费保障到位。在不影响市容景观情况下,研究把休憩座椅作为嵌入式公益广告对象,通过嵌入文学作品、命名、铭牌、logo等方式,推动认建认养、接受企业和市民捐赠等形式,多渠道筹集资金。
(三)强化公众参与。各街镇要加大宣传力度,畅通沟通平台,建立征询制度,让市民群众了解、参与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,在全社会形成公共空间、公共设施“共建共享”的良好氛围,有效推动工作开展,让市民群众成为公共空间休憩座椅优化提升工作的积极参与者、最大受益者、最终评判者。
(四)做好督查推进。区层面将强化项目督促检查,及时通报工作进展。结合重大活动保障,美丽街区、美丽家园和美丽乡村建设及架空线入地等,注重借势借力,有效推进。采用“市民评议、社会评价、行政评定”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,确保工作实效。